close

  中新網包頭11月7日電 題馬爾地夫:綜述:內蒙古包頭:一個國家級森林城市的“生態”變奏曲
  記者:李愛平
  “讓包頭擁抱森591林。”6年前內蒙古包頭市人民政府題寫在一本畫冊上的這句廣告語,今天看來正在變成現實。
  “這個城市的四周幾乎被茂密的樹木所圍攏,無論春秋所有從外地步入這個城市的客人,都會被這樣的景色所吸引。”坐在記者面前的包頭市林褐藻醣膠業局副局長李茂森自豪地說。
  李茂森笑言,自己的名字不僅與林業有關,而他更是當鋪這個城市急速發展綠化建設的見證者。
  新一輪綠化
  7日,立冬,天氣已略顯寒意,但當地官方與民眾仍在為生態綠化抗癌食物進行著不懈努力,這個城市依然綠意濃濃。
  連日,記者在包頭市採訪發現,該市境內京藏高速公路、110國道、210國道沿路周邊機器隆隆,施工人員揮汗如雨在挖著一個又一個樹坑,栽下一棵又一棵樹苗。
  內蒙古包頭市林業局造林科科長趙承憲驅車帶記者參觀這一景象時說,現在還看不出來太多的綠色,但等到明年的6月份左右,這三條公路沿線定會煥發出不一樣的壯觀。
  “京藏高速公路兩側各100米建綠化帶;110國道城區段兩側各30米,城市外圍段兩側各50米建綠化帶;210國道包蘭(包頭--蘭州)鐵路以北段兩側各30米,包蘭鐵路以南段的西側100米、東側50米,南繞城以南兩側各50米。”趙承憲詳細介紹了這三條公路的綠化範圍稱,這是包頭市今夏以來的新一輪綠化工程。
  趙承憲對記者介紹稱,上述三條道路周邊過往中存在髒亂差,與中國西部地區首個森林城市的形象不符,包頭市委、政府下決心改造這三條道路進行綠化。
  改造這三條公路沿線的決定始於一個月前。決定甫一落地,當地政府、林業部門及社會民間力量即開始了緊鑼密鼓的“動工”,這個城市的新一輪綠化由此正式開鑼。
  對於改造上述公路沿線生態環境的綜合治理,包頭市林業局副局長李茂森介紹說,該市這樣做是決定舉全力打造高標準、園林式綠化,推動沿線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實現多重效益,努力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獨具包頭特色的綠色走廊和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的考量。
  昨日的綠色輝煌
  包頭市如此大規模的進行生態綠化,並非始於今日。
  1996年5月3日,包頭哈業衚衕發生6.4級地震。此次地震是建國以來內蒙古自治區發生的最大的一次地震災害,也是1976年唐山地震後,6級以上地震首次在百萬人口的城市造成災害,經濟損失嚴重。
  按照李茂森的敘述,1996年包頭髮生地震後不久,嗣後當該市進行震後重建時,這個城市便於綠色以及日後的國家森林城市結下了“緣分”。
  而在此之前的景象則與綠色無關。李茂森說,1996年前他對這個城市的印象,是土大、風沙大,整個城市很臟。”
  包頭市林業局計財科科長劉茂盛對包頭市當年的印象則是另外一幅模樣:“由於整個城市無遮無擋,所以每到冬天迎面刮來的風,像刀子刻在臉上一樣生疼。”
  “對於這個城市1996年是個風水嶺。”李茂森介紹說,從1996年到2000年這個城市有了較為明顯的變化,而真正有大的變化則是在2000年以後。
  據包頭市林業局提供的資料顯示,2000年以來,該市大力開展城區、近郊和遠郊三大森林生態圈和綠色通道建設,並按照中央政策相繼實施了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京津風沙源治理和“三北”防護林等國家林業重點工程建設,城市周邊生態面貌為之煥然一新。
  2005年對於這個城市則是“脫胎換骨”的一年。包頭市政府提供的資料顯示,由於該市在綠化等方面大有作為,該市率先進入中國中西部唯一入選的首批全國文明城市。
  更令當地百姓興奮不已的是,截止2006年底,該市森林面積已達到400.8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26.1%(不包含草原牧區),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0.7平方米,形成了“半城樓房半城村,林中有城,城中有林,綠染包頭”的獨特森林景觀。
  彼時中國林科院首席科學家、中國城市森林論壇科學顧問彭鎮華對這個城市題寫了“荒漠草原一明珠,包頭城郊萬木春”的墨跡,認可於該市的生態綠化。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正是因為當地政府數十年如一日對生態綠化的不懈打造,2007年5月該市最終被中國綠化委員會、國家林業局授予國家森林城市榮譽稱號,並先後獲得聯合國人居獎、國家園林城市等榮譽。
  榮譽面前,這個城市對生態綠化的持續追求成為內蒙古地區一張能拿得出手的“靚麗名片”,而其維護北疆生態安全屏障的作用亦日漸顯現。
  中國北疆生態安全屏障“設想”
  包頭,作為中國邊疆少數民族地區最早開展大規模工業建設的重點城市,是內蒙古自治區最大的工業城市,由於其鋼鐵、稀土優勢先後被外界譽為“草原鋼城、稀土之鄉”。
  7日,記者從包頭市林業局獲知,有著如上贊譽的這座城市在生態建設上,按照黨的十八大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部署,決定在該市深入實施“青山、濕地、大草原”計劃,致力打造中國北疆生態安全屏障。
  對於“青山”計劃,李茂森介紹稱,包頭市建設大青山(歷史上稱之為陰山)南坡綠化工程,能充分發揮森林“包頭之肺”的生態功能,打造中國北部綠色生態屏障。他認為大青山是內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的風水嶺,是阻隔風沙和蒙古乾燥氣流進入華北平原的天然綠色屏障。歷史上大青山生態植被較好,其南坡的山前平原曾出現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象,但由於人為破壞等原因大青山植被逐年衰退,從2007年至今,該市啟動大青山南坡綠化工程,在十二五期間規劃投資8.8億元,完成5萬畝建設任務。
  “建設黃河國家濕地公園,充分發揮黃河濕地作為“包頭之腎”的生態功能。這是包頭市生態領域中的“濕地”計劃。
  資料顯示,黃河流經包頭段全長220公里,現有河堤170公里,黃河灘塗濕地2.9萬公頃,占全市濕地面積的82.3%,同時也是黃河流經最高緯度的濕地。為此包頭市政府專門成立了包頭市生態濕地保護管理中心,先後編製了《包頭市黃河濕地概念性規劃》等,並於2011年申報建設黃河國家濕地公園,當年12月12日國家林業局發文批准包頭黃河濕地公園列入國家濕地公園試點。
  對於“大草原”計劃,包頭市林業局提供的資料顯示,包頭市處於草原和荒漠草原的過渡帶,氣候屬於四部乾旱半乾旱地區,全市草原共有5大類總面積2447萬畝,2008年以前由於受乾旱、過度放牧、墾荒等影響,山北地區(指大青山以北)草原退化、沙化現象逐年加劇。
  為扭轉草原生態惡化趨勢,記者7日獲悉,包頭市委、市政府為此已啟動了“大草原”計划出台禁牧政策,全市農區全面實施圍封禁牧,牲畜全部舍飼圈養等措施,力圖全面恢復草原生態環境。
  這裡的生態正在變奏
  從1996年前的風大、土大、髒亂差,到2007年的全國森林城市稱號,包頭市的綠色變奏用了11年。
  從2008年至今,該市在生態綠化上再接再厲,不僅使得這座城市景觀可圈可點,還在今冬開展了新一輪綠化“運動”,當地加快綠化節奏的夢想已很明晰。
  記者在包頭旗、縣、區採訪發現,生態、綠化在這座城市不再陌生,而其成績已被外界普遍認可。
  在包頭市達茂旗巴音敖包蘇木的京津風沙源封山育林項目上,記者瞭解到當地北部牧區種植的藏錦雞兒、白茨等樹種,通過圍封禁牧,目前已顯現出防風固沙的堅強作用。
  在包頭市固陽縣,記者發現2000年以來,該縣被列入國家退耕還林(草)試點示範縣後,該縣累計完成各類退耕還林工程62.164萬畝,亦因此當地多年不見的狐狸、黃鼠狼、老鷹、貓頭鷹、山雞等飛禽重新出現,生物多樣性大大增加。
  在包頭土右旗採訪期間,記者瞭解到,從2000年至今,該旗開始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禁止天然林採伐,實施圍封禁牧,關停礦山企業,確保了現有資源的安全,目前已圓滿完成87萬畝工程建設任務,先後獲得了“全國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突出貢獻單位”等殊榮。
  在包頭市青山區三北防護林工程項目上,記者目之所及的則是一片片與城區幾乎相連的樟子松、雲杉、油松、側柏等樹木的蔚為大觀。而該項目實施中國西北地區最先進的滴灌節水方式對苗木灌溉,已被作為先進經驗在業內被廣為學習。
  內蒙古包頭市林業局副局長李茂森面對如是生態局面感慨說,作為國家森林城市,包頭市已經實現了由一座鋼鐵城、工業城邁入文明城、森林城的歷史性跨越。
  北國的包頭,雖已入冬,但在這裡仍能感受到夏秋景緻,一簇簇綠意似乎在告訴公眾,這個城市的生態正在變奏,而李茂森的自信讓這個城市變得更為宜居與美麗。(完)  (原標題:包頭:一個國家級森林城市的“生態”變奏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n35inel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